11月7日,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主席Rebecca Pierce,《Wetlands》期刊主编、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Marinus L. Otte 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四川师范大学邓伟教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研究员、吕宪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武海涛研究员,西南林业大学于君宝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赴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开展实地指导与学术交流。亚热带生态所副所长谢永宏研究员及洞庭湖站相关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考察,并参与深度研讨。
专家组一行先后深入大通湖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研究基地、大通湖湿地植物种质资源库和洞庭湖站,全面了解台站的科研布局与示范成效。期间,谢永宏围绕洞庭湖站的发展历程、研究方向、监测平台、科研成果和示范服务等内容向专家组进行详细介绍,重点阐述洞庭湖站近年来在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等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成果,特别是基于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形成的水鸟栖息地修复量化参数, “源头 - 过程 - 末端” 治理模式等核心工作,引发了专家们的高度关注。
专家们对洞庭湖站的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一致认为,洞庭湖站立足洞庭湖湿地独特的生态区位,紧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痛点,在湿地生态保护、农业绿色转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为我国乃至全球湿地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洞庭湖经验”。
同时,专家围绕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优化、长期监测平台标准化建设、跨区域科研数据共享等关键议题,与洞庭湖站科研人员展开了热烈研讨,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进一步强化国内外学术合作与资源共享,依托现有监测网络深化基础理论研究,聚焦核心科学问题形成阶段性、系统性研究成果,推动湿地保护技术的标准化与规模化推广,为全球湿地可持续发展和湿地科学领域的创新突破作出贡献。
此次国内外顶尖专家团队的考察指导,不仅为洞庭湖站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更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桥梁,为台站后续深化科研创新、拓展合作网络、提升行业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洞庭湖站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充分吸收借鉴专家建议,持续强化基础研究与应用示范,奋力打造国内外一流的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与示范平台。


专家组一行考察指导洞庭湖站
